《鼓楼外》热播,中轴线上还有这些木匠故事

发布时间:2022 / 03 / 31

中轴线上,钟鼓楼下,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由王之理编剧,于震自导自演、海一天、边潇潇领衔主演的又一部京味十足的现实题材剧《鼓楼外》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讲述了木工手艺人坚守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传奇交融的匠人故事。 

 

这部剧以老木匠与四徒弟的师承关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做家具先学做人。”的故事。剧中师父用无私的“匠人精神”传道授业,引导着徒弟们由分到合、由散到聚。

而剧中几兄弟所争抢的五足香几,亦是传统家具中的经典款型。

 

香几因置香炉而得名,一般家具多作方形或长方形,香几则大多为圆形,较高,而且腿足弯曲较夸张,且多三弯脚,足下有“托泥”,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家具。

王世襄先生的收藏中就有一款经典的明代铁力五足香几,被先生盛赞为明式家具十六品中的“厚拙”一品.

 

铁力高束腰五足香几(明)铁力高束腰五足香几(明)

香几用厚达二寸的整板作面,束腰部分,露出腿子上截,状如短柱。短柱两侧打槽,嵌装绦环板并锼凿近似海棠式的透孔。如用清代《则例》的术语来说,便是"折柱绦环板挖鱼门洞"的造法。彭牙与鼓腿用插肩榫相交,形成香几的肩部,此处用料特别厚硕。足下的托泥也用大料造成。尽管此几绦环板上开孔,使它略为疏透,足端收杀较多,并削出圆珠,施加了一些装饰,其主调仍是厚重朴拙。

王世襄先生与龙顺成渊源颇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文物局研究员、研究明式家具的泰斗王世襄先生,国家文物局瓷器专家孙会元先生等一批教授、专家多次来到龙顺成视察座谈。

 

王世襄先生到龙顺成参观调研王世襄先生到龙顺成参观调研

王世襄先生并于1986年7月、1999年6月,到龙顺成参观调研时,分别为龙顺成亲笔题词。

 

王世襄先生为龙顺成题词王世襄先生为龙顺成题词

龙顺成在2020年也曾推出金丝楠木五足香几。由东北林业大学牛晓霆教授领衔设计开发,由大国工匠刘更生带领工匠师傅完成生产制做。强强联合,形艺兼备。

 

金丝楠木五足香几

金丝楠木五足香几

此五足圆香几线条苍劲有力,雕刻刀工洗练,浑厚而不失俊雅,质朴而不失华美。束腰高出,混面圆润饱满,五个椭圆形开光内浮雕摩羯纹。摩羯兽首鱼身,掌管水中精灵,能消灾辟邪。束腰下安台阶式托腮,与几面台阶冰盘相呼应。托腮下牙子和腿足顺势向外鼓出,呈“S”形变化,先扬后抑,至中部靠上浮雕双凤朝阳,至足端外卷成珠,上再翻花叶,韵味十足。

中轴线上的木匠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鼓楼外》中的钟鼓楼位于中轴线上,以新时代普通北京人故事和浓郁的京腔、京韵、京情,全景展现北京文化和北京“精气神”,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而作为南中轴线的起点,龙顺成的一百六十年辉煌历史中经历了5代木工手艺人的传承,从“百年牢”到“大国工匠”,背后经历了无数个坚持与坚守的故事。

 

培养优秀的京作技艺传承人是龙顺成过去百年屹立不倒的原因,更将是未来百年发展的大计。从成立至今,龙顺成传承人经历5代,并进入第六代年轻生力军。

 

2022年,龙顺成迎来人才培养的高光时刻:3月2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正式发布,龙顺成第五代传承人刘更生荣获“大国工匠年度十大人物”称号。他不仅是龙顺成第一人,更是中国家具行业第一人,给木匠行业从业者带来了更多鼓励。

 

北京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从160年前落户老北京城,龙顺成从“鲁班胡同”走到了现在的南中轴线上,并在2021年12月12日落成首个家具文化代表的全新地标建筑——金隅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

 

博物馆不仅仅系统性介绍了龙顺成160年来辉煌发展历程,更是向公众展示我国明清高端硬木家具,以及为历史大事件定制的大国器物,并用更加具象、趣味性的方式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让公众可以用眼、用手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成为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传播的使者。

国潮兴起,中轴线上这个有趣的网红打卡地,不仅能体验榫卯工艺,还能近距离感受京作家具,快来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打卡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