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京作”│让老字号从“网红”变“常红”

发布时间:2021 / 04 / 30

 前三期“非遗‘京作’”中,分别讲述了龙顺成的历史、世代匠人的传承、担当使命修复文物、打磨精品国礼、技艺创新等故事,展现龙顺成不仅工艺精湛,是“京作”技艺的擎大旗者,更是处处体现对鲁班精神的传承,使得“京作”家具独特的制作技艺和文化更好地发扬。

 

在北京“文化中心”建设、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总体定位和金隅集团“四个发展”战略的引领之下,龙顺成沙子口园区改造升级成为集“京作”非遗文化展示与体验、老字号京味特色展示、文创办公、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创意园区,一方面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一方面为北京冬奥会相关活动提供接待服务,不仅要成为“网红”打卡地,提升龙顺成品牌影响力,而且还要发挥老字号优势,成为传播传统文化、育教于民的“常红”之所。这也是金隅集团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做贡献。

打造特色博物馆

龙顺成“京作”博物馆于2021年11月11日重装开业,博物馆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位置,汲取清代宫廷“国宝重匣”的装饰风格,充分凸显龙顺成“源自宫廷”的品牌文化渊源,同时让传统与现代结合,使博物馆更“吸睛”。

“京作”博物馆首次全面展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历史、成就与精髓,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遗产创新传承。博物馆充分突出龙顺成馆藏明清高端硬木家具的独特优势,常设龙顺成家具收藏展,同时开展明清宫廷家具发展史展、中国硬木宫廷家具艺术展、龙顺成“京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教育活动等。

“京作”博物馆通过考古文献的归纳展示,清末民国街巷的复原,首次系统地展示了京作百年的发展历程。展览还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了京作非遗的相关历史,也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2021年12月12日,金隅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正式开馆。原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中国博物馆协会、金隅集团、北京市经信委、东城区文旅局、北京博物馆协会、北京老字号协会、北京旅游行业协会商业分会、北京工美协会、北京家具行业协会等相关领导以及北京故宫、北京城市学院等行业专家学者出席开馆仪式。出席开馆仪式的领导希望“龙顺成”继续发扬百年企业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京作非遗博物馆,继续保护、传承、发展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龙顺成也表示将全力打造北京南中轴线文化新地标和国家级非遗“网红打卡地”,为助力金隅集团高质量发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展示大国器物的新时代魅力。

 

 

 

 

 

珍贵馆藏显底蕴

“京作”博物馆的建成,为龙顺成的多件珍贵明清古典家具和为国家活动或外事活动制作的家具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展陈空间,让文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和生活的诗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彰显传统文化的美与龙顺成的深厚底蕴,也能让参观者在一饱眼福中享受沉浸式学习的美好体验。

博物馆馆藏30余件具代表性的文物级家具,其中金丝楠雕龙顶箱柜更是稀世珍品。此柜体型硕大,全部用金丝楠木做成。每柜四扇门,门板为实木封头,浮雕云龙,图案四周雕出“扯不断”回纹;靠中间两门雕升龙,边侧两门雕降龙,龙头贴料高起,神韵十足。下设闷仓,浮雕龙凤。内部架笼可摘取,背板活结构可摘,采取披麻挂灰、洒金工艺,俗称“满天星”。独特之处在于顶板为双裝板,里外都不露穿代。铜饰件錾花镏金,嵌平安装,图案为缠枝莲,吊牌雕正姿蝙蝠,寓意福从天降,从铜活磨损程度推测此柜已使用多年。此柜应属清早期制品,且出自宫廷工匠之手,皇家御用朝服大柜。


馆内除了明清家具,还有一款藏品比较特殊,属于近代制品,但是却颇具收藏意义,就是曾经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大庆时天安门城楼上的黄花梨电视柜。电视柜属现代产物,但此电视柜制作规格之高、历史背景之深厚非同寻常。

在1969 年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时,毛主席年事已高,周总理建议毛主席累的时候回城楼休息室里看电视直播,不致过于疲劳。国庆指挥部从国营天津无线电厂调来了 5 台电视机,但还需要配套的电视机柜,能生产满足这样重要场合配套家具的,唯有龙顺成(当时仍名为北京市硬木家具厂)。

周总理的亲自关注、审定方案。1969 年 9 月中旬,电视柜制作完成,总计五件。造型为明代家具线型,柜身部分用海南黄花梨实木制作,两扇门设计成 270 度开合,电视机放置架下面是“梅花欢喜漫天雪”清式透雕,用整块木头雕成梅花枝叶和花朵,衬底布上布满银色光点象征雪花。国庆当天,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电视柜承托的黑白电视观看了群众游行欢庆的场面。后来五件电视柜全部遗失在民间。直至 2007 年,在机缘巧合之下,龙顺成第四代传承人种桂友师傅,找到了一户收藏电视柜的人家,由龙顺成回购了电视柜,成为龙顺成的一份珍藏记忆。


每一件展品都会让人有不断探索的欲望,每一段故事都让人惊叹,这不仅让各界人士纷纷来“京作”博物馆打卡,也让龙顺成找到了新的宣传品牌和文化的方法。

 

线上线下玩“花活”

“花活”在手工木工行业里指的是雕刻的花样和技法。龙顺成无论是复刻古代经典的、流行的家具上,还是在制作新款硬木家具上,其“花活”都颇有心得、颇具特色。在新媒体爆发的时代,龙顺成在加强品牌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上也玩起了“花活”。

“京作”非遗博物馆从2021年11月11日试运营以来,得到了各界媒体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网红效应提升品牌传播效果,邀请网红kol打卡探店。kol探店为龙顺成品牌带来了更多的流量,通过网红效应,吸引更多粉丝前来参观消费,推动了龙顺成品牌的曝光度、知名度,强化了品牌可见识度,实现了品牌营销转化。同时,kol探店也为传统的龙顺成品牌带来了差异化营销,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更加广泛为的传播了“京作”非遗文化.

 


从2021年12月12日开始,文化创意产业园进入服务冬奥阶段,龙顺成邀请北京冬奥宣讲团走进金隅龙顺成,邀请往届冬奥冠军、冬奥组委员及外宾,体验“京作”非遗技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京作”非遗博物馆线下参观不断,开国元勋及革命家后代、故宫博物院领导、人大代表等共26场,人数达609人。他们表示,龙顺成作为金隅集团旗下的“金字招牌”和“中华老字号”,以全新姿态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展示了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体现了大国器物的新时代气息,为北京中轴线建设添加了浓墨重彩一笔。

 


围绕改造升级后的龙顺成文创产业园,龙顺成将打造多位一体的“京作”非遗博物馆,依托大师工坊进行修复鉴定、利用鲁班学堂开展产学研活动、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盘活整体业态向文化企业转型,让“京作”技艺活起来,成为让年轻人打call的网红,让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常红”。